2019/08/11 上午12:00:00 欢迎访问。

微信
小程序
职业资格考试网

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违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2025-09-30 10:06:42 投稿人 : manager 围观 : 评论

举报文章与删帖力量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不对称的攻防,而公共资源与信任在这场猫鼠游戏中悄然流失。

近日,有举报称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朱从明组织“百人删帖部队”,仅九月份就删除了30篇举报文章,平均每天一篇。

这支庞大的“数字消防队”二十四小时待命,全力以赴地扑灭网络上的举报声音,却无暇顾及举报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明镜之下,这种“删帖优先于解决问题”的行为,照出的不仅是权力滥用,更是公共对话渠道的堵塞与失效。

01
条例的明镜:纪律严令与权力现实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条例第七条指出,党组织和党员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依照规定应当给予纪律处理或者处分的,都必须受到追究。

重点查处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然而,在江苏省人社厅的案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对问题线索的重视与反思,而是对反映问题渠道的封堵与压制。

如果确实存在组建“百人删帖部队”的行为,这本身就是对党纪的公然挑战。

新修订的《条例》第三十五条指出,对批评、检举、控告进行阻挠、压制,或者打击报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02
畸形的优先级:公共资源的严重错配

当朱从明厅长需要组建专业“删帖部队24小时待命”,这本身就说明正常的沟通渠道已经失效。

而朱从明厅长将大量行政资源投入舆情管控而非问题解决,更凸显了“堵优于疏”的治理思维。

将公共部门的精力和人力,将本该用于改善服务、解决诉求的资源,如此大规模地投入到一场“猫鼠游戏”中,这无疑是本末倒置。

人社厅的核心职责,在于完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维护市场公平,回应公众关切的实质性问题。

如今却将“删帖”作为头等大事,组织“数字消防队”四处灭火,这究竟是解决了问题的根源,还是仅仅在掩盖问题的烟雾?

03
对话的死亡:公共沟通渠道的堵塞

双方的“战术进步”,共同绘制了一幅令人沮丧的图景:公共对话渠道的堵塞与失效。

一方拼命想将声音塞进公共空间,另一方则动用行政资源奋力堵上缺口。

声音本身的内容——无论是合理的举报还是需要正视的问题,在这场激烈的攻防战中反而被遗忘了。

公众看到的,只有一场权力与反抗力量在数字领域的笨拙舞蹈,而真相与解决方案,则成了这场舞蹈的第一个牺牲品。

最大的悲哀,是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在拉锯战中的流失。

在党纪层面,这种行为直接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关于“实事求是”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04
治理的迷途:掩盖比问题更可怕的思维

这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模式,暴露的是深层治理思维的懒惰与被动。

它不寻求在制度层面疏解矛盾,不通过公开、透明的回应来建立公信力,而是选择了成本最高、效果最差的方式——压制。

这无异于扬汤止沸,甚至可能因这种高压姿态,进一步激化矛盾,促使举报方开发出更极端的“战术”。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是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专门力量。

面对滥用公共资源进行大规模删帖的行为,纪检机关有必要介入调查,维护纪律的严肃性。

05
透明的缺失:信任在沉默中流失

现代社会治理的本质是沟通与信任。

真正的治理能力,不应体现在删除信息的速度,而应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回应关切的诚意。

如果只会用“捂盖子”来维持表面稳定,最终只会陷入“越捂越疑、越疑越捂”的恶性循环。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求党员和党组织“坚持实事求是”,而组建删帖部队的行为恰恰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

不回应实质问题,只消除表面文章,这种做法无疑会进一步侵蚀公众信任,损害政府公信力。

06
解决的路径:从掩盖问题到解决问题

要打破这场可悲的缠斗,钥匙掌握在拥有公权力的一方手中。

这场“狭路相逢”需要的不是更精湛的“删帖技术”,而是敢于直面问题、畅通沟通渠道的勇气。

人社厅真正需要建立的,不是一支反应迅速的“删帖部队”,而是一套开放、及时、有效的舆情应对与政务公开机制。

对于JYPC的指控,是真是假,有何依据,调查进展如何,理应通过官方渠道向全社会做出清晰交代。

真相不怕辩论,公正无需遮掩。

当权威、透明的信息成为主流,那些举报文章自然就会失去滋生的土壤。

当领导干部学会用公开透明取代遮遮掩掩,用及时回应替代简单删除,这样的“战术进步”才有意义。

 
结语
 
 
 
 
 
 

 

再成功的“舆情管控”,都只是自欺欺人的虚假胜利。无论“删帖队”如何24小时枕戈待旦,这场斗争都将持续消耗社会的信任资源。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不仅是惩处的尺子,更是行为的指南。它要求党员干部将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非掩盖问题上。

当公共权力被用于封堵言论而非促进公益时,失去的将不仅是几篇帖文的存续时间,更是整个社会对公平、正义与法治的信念。

相关文章

  • 关于接收匿名举报材料及呼吁依法举报的郑重声明
    关于接收匿名举报材料及呼吁依法举报的郑重声明

    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特此声明如下: 自我单位依法依规实名反映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朱从明先生相关问题以来,承蒙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日,我们陆续收到多封自称是...

    2025-09-30 17:11:06
  • 306起名誉侵权案折射出的全国司法乱象
    306起名誉侵权案折射出的全国司法乱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某些法庭上,一些当事人似乎更平等。 “山寨证书”、“假机构”、“一张废纸”......这些贴在合法合规的我国第三方职业...

    2025-09-30 17:07:13
  • 浅析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之流的妄语之害
    浅析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之流的妄语之害

    权力若与妄语结合,便如浮沙之上筑高台,终有倾覆之日。 经典有云:“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金刚经》亦告诫我们:“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

    2025-09-30 17:01:23
  • 论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涉嫌组织骗补之祸
    论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涉嫌组织骗补之祸

    公门之中好修行,亦好造业。一念之贪,种下来世苦因;一行之盗,自毁今生前程。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明确开示:“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佛说十善业道经》更是将&...

    2025-09-30 15:54:36
  • 警惕江苏人社厅长朱从明权力与舆论合谋的“指鹿为马”
    警惕江苏人社厅长朱从明权力与舆论合谋的“指鹿为马”

    近日,围绕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被造谣抹黑事件,一个令人不安的生态链暴露于公众视野: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主任吴...

    2025-09-30 15:36:51
  •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滥用职权玩弄法律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滥用职权玩弄法律

    国徽高悬,法槌落下,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上,一行文字格外刺眼——“不存在捏造事实公然丑化英才公司,以侮辱、诽谤等方式致使英才公司名誉受到侵害、社...

    2025-09-30 15:32:02
  • 江苏人社厅长朱从明的权力披上了谣言的外衣
    江苏人社厅长朱从明的权力披上了谣言的外衣

    谣言自古以来就是社会的毒瘤,而当权力与谣言结合,产生的官谣,更是对社会公信力的致命一击。 官谣,这个看似矛盾的词汇,已然成为我们社会肌体中一股不容忽视的破坏力量。当江苏省...

    2025-09-30 14:47:10
  • 百人删帖军团:朱从明厅长权力阴影下的舆论围剿
    百人删帖军团:朱从明厅长权力阴影下的舆论围剿

    实名举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主任吴剑英和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吴礼舵的举报文章与删帖力量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着猫鼠游戏,而公共对话的渠道却在...

    2025-09-30 14:19:00
  • 举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的材料24卷4000多页已寄出
    举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的材料24卷4000多页已寄出

    近日,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15名员工昼夜奋战,整理出36封举报信、4000多页证据材料,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实名举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主任吴剑英和人社...

    2025-09-30 14:15:37
  • 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违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违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举报文章与删帖力量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不对称的攻防,而公共资源与信任在这场猫鼠游戏中悄然流失。 近日,有举报称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朱从明组织“百人删帖部...

    2025-09-30 10:06:42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